集团要闻
周育先受邀 做客央视对话,以中国建材集团生动实践 ,解答中国工业三大考题
来源 :央视《对话》 发布时间 :2021-01-261月23日央视财经频道《对话》节目聚焦中国工业“奥斯卡”之称的“中国工业大奖”,深度阐释《中国工业之“韧”》。中国建材集团作为典型材料工业企业 ,最近6年连续三届荣获4个中国工业大奖 ,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周育先受邀 做客对话节目,畅谈材料发展故事 。
↓《对话》精彩视频↓
主持人:陈伟鸿
访谈嘉宾 :
工信部原部长 、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李毅中
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 、董事长 周育先
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 杨晓明
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 公司董事长 卓普周
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 公司经理 王天翔
周育先精彩对话
陈伟鸿 :“中国工业大奖”这个奖项在中国工业领域有着至高无上 的地位 ,很多人把 它称之为中国工业领域的“奥斯卡” ,那么中国工业大奖是否看重科技成果转化呢 ?
周育先:中国建材集团这些年有6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,其中3个一等奖获得了三届中国工业大奖 。所以我觉得工业大奖非常看重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,不光是转化成一点小批量 ,更重要的是转化成一个产业 ,转化成一个高水平的企业 ,在中国在全球都具有竞争力 。
陈伟鸿 :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四位企业家代表 ,他们都刚刚捧得了“中国工业大奖” ,接下来 我们准备了三道考题 ,来解读这些捧得工业大奖 的企业究竟有多牛 。
考题一 :受制于人
陈伟鸿: 我们先看第一道考题 ,是四个字“受制于人” ,这四个字出现的时候 ,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“扎心感” 。周董事长,这四个字对您来说,曾经经历过吗 ?
周育先 :“受制于人”这四个字在 我 的职业生涯里 ,从进入工作开始就遇到了。 我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北京一家做人工晶体材料 的研究院。
我这里有一 小块晶体,比米粒大一点 ,看上去并不稀奇, 它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?实际上主要解决当时 我们国家光刻用 的光源问题 。当时 我们国家还在用(近)红外激光 ,当时想如果这个光刻 的线路要变窄 的话,有没有绿光、蓝光 、紫光 ?而这一块晶体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,能够使 我们眼睛看不见 的(近)红外激光,通过这一块晶体后,自动转化成绿色激光 。
用一 小块晶体让中国光刻不再“受制于人”
我给大家演示一下,这边有一个(近)红外激光(光束)发散器 ,现在看上去什么都看不见,但是(肉眼)看不到的(近)红外激光 ,通过晶体就能变成绿光。绿光 的波长是多少呢?532纳米 。红外激光 的波长是多少呢 ?1064纳米 。通过晶体后缩短了一半,就能看到了 。
陈伟鸿: 它在哪些领域可以发挥作用呢 ?
周育先 :主要是在做芯片的时候 ,光刻这个线路越窄越好 ,我们数据 的储量实际上跟跑道一样 ,比如一个跑道上面,如果是1米宽 的只能画四条 ,通过改变波长 ,就能够画出八条。所以一旦这个线窄了以后 ,储存量运转 的速度就可以提高很多。
当时这块晶体材料美国对我们是封锁的,不让进口 。但是从这块晶体研发成功了三年以后,我们量产并且成本价格都降低了 ,所以后来美国开始采购 我们 的晶体材料去 做他们 的绿色激光器。
陈伟鸿:这个例子就是受制于人之后 的绝地反击。
自主研制5.0中性硼硅玻璃鼎力支持 我国新冠疫苗研发
周育先 :还有一个就是这个瓶子 ,是用 我们5.0中性硼硅玻璃做出来的,可以放新冠肺炎疫苗的玻璃瓶 。
陈伟鸿:这个应该是杨晓明董事长最熟悉 的一个道具 。
周育先 : 我们是他们上游包装材料供应商。这种5.0硼硅玻璃在2017年前, 我们国家还不能生(量)产 。我们通过这些年努力,去年疫情期间 ,我们无偿为疫苗研发机构提供了上千万个这样 的玻璃瓶。
这项技术实际上也受制于人 。技术受制于人在我看来一般是三个 :第一个是技术不转让;第二个是产品不出口;第三个是前两个实在挡不住的时候 ,价格提高 。 我们破解了这三个问题,受制于人 的问题就解决了 ,这三招就没用了 。类似这样被攻克了的产品在中国建材还是蛮多的 。
陈伟鸿:刚才中国建材在新材料 的突破上 ,有一个装疫苗的瓶子 , 我们知道2020年12月31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中国生物 的新冠灭活疫苗符合条件正式上市,所以问一个问题,坐在相邻座位 的两位是不是因为小 小的疫苗瓶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,现在我们使用 的疫苗瓶子是中国建材的瓶子吗?
杨晓明:是的 ,中国建材集团在材料方面还是 做得非常好 的 。 我们这个疫苗对瓶子 的质量要求特别高 ,以往是进口 的 ,现在国产也有一部分 ,供应量还是不够 的 。中建材针对这个需求进行了科技攻关,不光是从材料 的原材料制备上,到现在这个产品的加工上,也是我们在合作 。
陈伟鸿: 我觉得这是让大家欣慰的合作典范 。
考题二:古板守旧
陈伟鸿 :今天中国工业和从前大家 的刻板印象肯定有了很多 的不同,刚才在解决第一个考题过程中,已经让大家看到了我们很多 的突破和创新 。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二道题目 ,也是需要很多中国工业企业正名 的题目 ,这四个字叫“古板守旧”,今天 的中国建材集团是不是和这四个字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了 ?
周育先 :有时候人家一说 ,中国建材 ,不就是搞点水泥、搞点传统 的东西 。
陈伟鸿 :潜台词就是可能和落后有关系 。
周育先 :对 ,曾经 我跟一个互联网 的 公司 ,还有一个很时髦 的 公司老总,一起去参加一个活动 。他就问 我 , 你来干吗呀 ?咱们这个属于时尚圈 的在一起。后来 我就和他们说 ,中国建材集团听上去好像是一个古板 的(企业) ,现在 做水泥 的实际上已经不古板了 。
举一个例子 ,去年年初,法国一个著名水泥 公司,有一条生产线需要中材国际 的技术去给它们更新升级 ,但是要求很苛刻,这条生产线已经运营了20多年了 ,原来 的图纸之类都不全了 ,下面 的管道也密密麻麻 , 它要求中材国际帮 它去 做升级 ,但升级有个前提要求 :老线不能停 ,等到建完了,可以随时切换过去 ,再停老线 。
所有 的(工作)包括测量等等 ,实际上都是在运营中执行 ,很难测得准。疫情期间 我们也无法去(法国)太多人 ,这件事情难度系数变得很高 。但是后来中材国际团队听了以后说 ,没事 , 我们能解决。我们派出 的是什么呢 ?我们派出 的是无人机 ,派出的是激光扫描 ,在原来老厂里边进行了立体的扫描,几天工夫就把这个测量解决了 。
测量解决了以后,立刻生成点阵云,这个云(数据)及时传回北京总部 ,北京总部就对所有场景开始数字化模拟 。比如窑 , 你看右边的是在计算机模拟 的 ,它 的空间很窄,要去租一个什么样的吊车 ,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 ,把这个大设备安装定位 。左边就是实际的安装 ,两边都是无缝衔接 、一模一样 。这些传到北京以后,更重要 的是 ,这些点阵云立刻可以转化成各种施工单 、加工单 ,那么需要多少配件全部都解决完了 。
中国建材海外数字化“隔空建水泥厂”
现在这个厂已经安装了52%,在安装完毕以后 ,不光是交付一个物理工厂, 我们还会交付一个数字工厂 。这个数字工厂里边 ,所有这些装备上面安装的传感器 ,能够及时告诉他们 ,多少时间内不用关注换配件,这个数字工厂负责了这个工厂的全生命周期 。所以你可以想一想 ,这样的数字工厂的设计 ,这样 的网上操作,都是通过数字技术和信息化 手段 , 做到了无缝衔接 。
陈伟鸿:所以这种越洋 的数字化操控,让大家对中国建材有了新的认识。刚才 我们提到 的古板守旧已经和 我们看见 的崭新的一切没有任何关系了 。
考题三:污染大户
陈伟鸿 :两个考题过后 , 我们还有最后一个考题 ,也是一个篮球比分未来 的考题 ,还是四个字“污染大户” 。“污染大户”是人们对中国工业企业传统认知非常明显 的标志 ,那么中国工业企业是否已经摆脱“污染大户”了呢?
周育先 :习近平总书记在党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专门提了一句话,就是传统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是高端化 、智能化 、绿色化 。实际上绿色化 的背后 ,要解决 的就是污染问题。以前一说水泥 ,就可能会觉得污染很大。因为 它毕竟需要用天然 的矿物融化成一体 ,然后再去得到 我们需要 的成分和原料 ,这个过程当中 它必须要有能源消耗 ,要不用煤 ,要不就用电 ,所以煤电再加上矿物 ,就产生了污染 。原来工业化水平不行、智能化水平不行 的时候 ,水泥是生产出来了 ,但是带来的可能是水泥厂周边的污染 ,比如周围的树上、草上都是白白 的一片 ,那是粉尘 。
现在用 的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,粉尘的排放每立方米可以降到5毫克以内,氮氧化物排放比国际先进标准还降低80%多 。现在设计 的水泥生产线 ,可以在花园里 、草原里 、森林边,不光光是能耗降低了很多 ,更重要 的是排放远远 小于 我们国家标准,也远远小于全球先进标准 。
中国建材打造“花园中的工厂”
陈伟鸿 :今天在前进 的道路上 ,我们的中国工业领域企业不断在回答着新时代提出 的新问题 ,身体力行地在摘掉这些标签 。让 我们把掌声和敬佩送给他们 ,谢谢 你们付出 的努力!